胎膜早破怎么办

有些准妈妈梦见自己坐在潮湿的土地上,醒来一看,发现自己竟然“尿床”了。此外,这一夜的“分泌物”比平时明显增多。天蒙蒙亮时感到腹部阵阵发胀,估计宝宝即将来临了,便由准爸爸陪同来到医院。经医生检查后才知道,原来是胎膜早破!

定义

一般情况下,胎膜常在临产后破裂,羊水流出,胎宝宝也会在胎膜破裂后数小时内出生。如果胎膜在临产之前(即有规律宫缩前)破裂,这就叫胎膜早破。

症状

一般来说,胎膜早破表现为不伴随疼痛的阴道流水。常发生在睡梦中、咳嗽、大小便之后。胎膜早破发生时,阴道内突然有大量水流出,可湿透内裤,时断时续。流出的水无色无黏性。此外,羊水会微微浑浊,有时可见混杂其中的胎脂。


对孕妇而言,这种阴道大量排出液体很好判断是胎膜破裂了,像前述的情况属于高位破水仅有少量液体流出,这种情况有时与孕晚期阴道分泌物增加难以区分,需要到医院检查后才能明确。

病因

1.生殖道感染: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,常见病原体如厌氧菌、衣原体、B族链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等上行侵袭宫颈内口局部胎膜,使胎膜局部张力下降而导致胎膜早破;


2.羊膜腔压力升高:宫腔压力过高如双胎妊娠、羊水过多等;

3.胎膜受力不均:胎位异常、头盆不称等可使胎儿先露部不能与骨盆入口衔接,前羊膜囊所受压力不均;宫颈机能不全,前羊膜囊楔入,胎膜受压不均,导致胎膜早破;

4.创伤:羊膜腔穿刺不当、性生活刺激、撞击腹部等均有可能引起胎膜早破;

5.营养因素:孕妇铜、锌及维生素等缺乏,影响胎膜的胶原纤维、弹力纤维合成,胎膜抗张能力下降,易引起胎膜早破。

发生率

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的常见现象,发生率为2.1%-10.7%。如果被忽视,常常会给准妈妈和胎宝宝造成严重的后果:母子的感染率会明显增加;羊水大量排出时容易导致脐带脱垂;胎膜早破如发生在37周以前,常常会导致早产。


胎膜早破发生后,许多准妈妈担心羊水流完,会影响保胎及分娩。其实,孕晚期羊水的主要来源为胎宝宝的尿液,为达到羊水量的平衡,胎宝宝会通过吞咽羊水来调节羊水量,使之达到动态平衡。

此外,在胎盘功能正常,胎宝宝功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,只要羊水不是过多、过快地流出,胎宝宝仍可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来调节羊水量,以尽可能保证自身生存的液体环境。因此,医生会要求胎膜早破的准妈妈尽量平卧,减少羊水的流出。

但某些时候,羊水难以维持理想的水平。在羊水量极少时,胎宝宝肺的发育会受到影响,同时容易发生脐带受压、胎宝宝宫内窘迫等情况。这时,医生的保胎治疗以及破水前建议的分娩方式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
影响

对母体的影响:


1.感染:宫内感染的风险随破膜时间延长和羊水量减少程度而增加;

2.胎盘早剥:胎膜早破后宫腔压力改变,易发生胎盘早剥;

3.剖宫产率增加:羊水减少致使脐带受压、宫缩不协调和胎儿窘迫需要终止妊娠时引产不易成功。


对围产儿的影响:

1.早产: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,早产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及分娩的孕周密切相关;

2.感染: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时,易引起新生儿吸入性肺炎、颅内感染及败血症等;

3.脐带脱垂和受压:羊水过多及胎先露未衔接者胎膜破裂时脐带脱垂的风险增高;继发羊水减少,脐带受压,可致胎儿窘迫;

4.胎肺发育不良及胎儿受压:破膜时孕周越小,胎肺发育不良风险越高;羊水过少程度重、时间长,可出现胎儿受压表现,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如铲形手、弓形腿及胎体粘连等。


治疗

对于未足月发生的胎膜早破,一方面医生希望能尽量延长孕周,以减少因新生儿不成熟而产生的疾病和死亡;另一方面,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,准妈妈和胎宝宝感染的危险性又会增加。目前医生对于胎膜早破的治疗原则一般是:


1.胎膜早破在不满32-34周时。由于胎宝宝肺部还不成熟,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感染征象,没有胎儿窘迫,医生会在预防胎宝宝感染的前提下,尽快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,通常的办法是用糖皮质激素促使胎宝宝肺部成熟,治疗周期为48小时。

2.胎膜早破在满34周后。这时,胎宝宝已基本成熟,即使没有感染征象,医生也会建议终止妊娠,让胎宝宝尽快分娩,以减少准妈妈和胎宝宝发生感染的并发症。

3.如果准妈妈出现了感染征象,不管你的孕周是多少,医生都会建议立即让宝宝出生。


分娩方式

胎膜早破的准妈妈在分娩时,如果有骨盆大小合适,胎位正确,并且胎宝宝已成熟,可以尝试顺产。如果破水后或生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、胎盘早剥、脐带脱垂等情况,那么医生就会建议剖宫产。